湿地概况
1、地理位置: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2°—115.25°,北纬35.20°—35.50°之间。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东明县、鄄城县隔河相望;东部、东北部与河南省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北部、西北部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相临;西部、西南部与河南省内黄县、滑县、长垣县接壤。全县土地面积145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6万亩,辖12乡8镇,1026个行政村,人口110万.
2、自然地理概况:濮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1月份平均气温2.27℃, 7月份平均气温27.5℃,年均降水量626毫米,无霜期205天,受季风影响,形成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全年平均气温为13.4℃,一年中温度变化明显,元月份最低为—2.2℃,七月份最高,平均为27℃。县内土壤土类有淤土、盐堿土、混合粘土、沙土等。
二、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湿地资源:濮阳县湿地总面积3244.38公顷,小斑35个,囊括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大湿地类,其中以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库塘、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等5大湿地型为主。据调查,县域内重点调查湿地类型1种,小斑1个,面积716.86公顷,即永久性河流716.86公顷;县境内一般调查湿地类型6种,小斑34个,总面积2527.52公顷,其中永久性河流1627.94公顷,永久性淡水湖153.13公顷,草本沼泽32.44公顷,库塘203.72公顷,输水河399.76公顷,水产养殖场110.53公顷。稻田面积12667公顷,湿地总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的10.9%,湿地植被面积达到389.09公顷。初步统计,我县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4%,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2.27%(保护区面积3300公顷、湿地公园720公顷),有效地保护了全县湿地生态环境,促使我县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明显好转,湿地资源保护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丰富、河流纵横及库塘密布等众多优势,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三、湿地植物资源
1、湿地植物
根据调查,濮阳县内有维管束植物17科22属23种。湿地植物以广布种为主,也有地带性成分,体现出一个地带与其它地带湿地植被的差异。区内植被可划分为8个植被型(即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盐生灌丛湿地植被型、禾草型湿地植被型、杂类草湿地植被型、莎草型湿地植被型、浮叶植物型、漂浮植物型和沉水植物型),15个群系(即阔叶林湿地植物型1个、盐生灌丛湿地植被型1个、禾草型湿地植被型4个、杂类草湿地植被型3个、莎草型湿地植被型2个、浮叶植物型1个、沉水植物型2个和漂浮植物型1个)。
这次湿地资源调查中,共记录到17科22属23种植物。主要优势种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南获(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菰(Zizania latifoli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蚕茧草(Polygonum japonicum)、艾蒿(Artemisia argyi)、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水鳖(Hydrocharis dubia)、细果野菱(Trapa incisa)等。主要植物群系类型包括:杨树群系、芦苇群系、香蒲群系、获群系、柽柳群系、狐尾藻群系等。
2、湿地植被
根据实地调查,参照《湖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关于植被类型划分的原则,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濮阳县湿地范围内的主要湿地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组型,8个植被型,18个群系:
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
Ⅰ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型
1.杨树(Populus canadensis)群系
灌丛湿地植被型组
Ⅰ盐生灌丛湿地植物型
2.柽柳(Tamarix chinensis)群系
草丛湿地植被型组
Ⅰ莎草型湿地植被型
3.荆三棱(Scirpus fluviatilis)群系
4.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群系
Ⅱ禾草型湿地植被型
5.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系
6.荻(PhydropiperL)群系
7.马唐(D.sanguinalis(L.)Scop)群系
8.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群系
Ⅲ杂类草湿地植被型
9.香蒲(Typha orientalis)群系
10.鳢肠(Eslipra prostrata L)群系
11.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群系
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
Ⅰ漂浮植物型
12.浮萍(Lemna minor)群系
Ⅱ浮叶植物
13.莲(Nelumbo nucifera)群系
Ⅲ沉水植物型
14.狐尾藻(Myriophyllumverticillatum)群系
15.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群系
3、植物群系分布及特点
(1)杨树群系
杨树是濮阳湿地内堤岸、田间种植最多的一种速生阔叶树种,主要分布于濮阳县湿地堤岸和田间,面积达35万公顷。群落乔木层,杨树均高10.0米,平均胸径16.0厘米,平均冠幅3米×4米;下层常见草本植物有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艾蒿等。
(2)柽柳群系
柽柳零星分布于河滩地上,群落外貌很不整齐,结构简单,
(3)荆三棱群系
荆三棱群系常分布低洼地区,呈小片状生长,伴生植物有旋覆花、水蜈蚣、两牺蓼等。
(4)芦苇群落
芦苇是库塘、滩头最常见、分布最多的一类挺水水生植物,我县湿地内均有分布。一般形成大面积的单优势芦苇群落,均高2.0米,群落中其它植物较稀少,常见的有莎草、香蒲等。
(5)获群系
获群系常生于河塘水边一些有积水的低洼地,在湿润的环境中,常形成单一的群落,伴生植物的种类较少,有狗牙根、莎草等。
(6)马唐群系
马唐群系多分布于河漫滩等地,常呈小片状,伴生植物有狗尾草、车前、鸡眼草、旋覆花等。
(7)双穗雀稗群系
主要生长在水边、河滩等湿地,在全县部分河沟见有分布。
(8)香蒲群系
在全县均有分布,常生长于水边、河滩、池塘中,常见伴生植物有荆三棱等,小香蒲群落主要生长于我县河滩季节性积水的滩地。
(9)浮萍群系
多生于池沼、稻田或静止的水面上,多见村周边的池塘中,有时共同形成群落,有时可分别形成群落,少有其他植物生长。
(10)狐尾藻群系
多分布在河流、沼泽中,有时是优势群种,有时与轮叶狐尾藻组成共建群种,伴生植物有黑藻、金鱼藻、小茨藻等。
四、下步打算
加强交流,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完善湿地公园管理体制,搞好服务,探索湿公园管理模式;完成湿地公园三期的小广场2处、停车场1处、沙滩14000平方米、亭子4处、码头1处、木栈桥2处、木栈道1638米、园路3000米、绿化1961平方米。
1、地理位置: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2°—115.25°,北纬35.20°—35.50°之间。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东明县、鄄城县隔河相望;东部、东北部与河南省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北部、西北部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相临;西部、西南部与河南省内黄县、滑县、长垣县接壤。全县土地面积145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6万亩,辖12乡8镇,1026个行政村,人口110万.
2、自然地理概况:濮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1月份平均气温2.27℃, 7月份平均气温27.5℃,年均降水量626毫米,无霜期205天,受季风影响,形成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全年平均气温为13.4℃,一年中温度变化明显,元月份最低为—2.2℃,七月份最高,平均为27℃。县内土壤土类有淤土、盐堿土、混合粘土、沙土等。
二、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湿地资源:濮阳县湿地总面积6547.52公顷,小斑35个,囊括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大湿地类,其中以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库塘、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等5大湿地型为主。据调查,县域内重点调查湿地类型1种,小斑1个,面积716.86公顷,即永久性河流716.86公顷;县境内一般调查湿地类型6种,小斑34个,总面积2527.52公顷,其中永久性河流1627.94公顷,永久性淡水湖153.13公顷,草本沼泽32.44公顷,库塘203.72公顷,输水河399.76公顷,水产养殖场110.53公顷。稻田面积12667公顷,湿地总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的10.9%,湿地植被面积达到389.09公顷。初步统计,我县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4%,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2.27%(保护区面积3300公顷、湿地公园720公顷),有效地保护了全县湿地生态环境,促使我县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明显好转,湿地资源保护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丰富、河流纵横及库塘密布等众多优势,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三、湿地植物资源
1、湿地植物
根据调查,濮阳县内有维管束植物17科22属23种。湿地植物以广布种为主,也有地带性成分,体现出一个地带与其它地带湿地植被的差异。区内植被可划分为8个植被型(即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盐生灌丛湿地植被型、禾草型湿地植被型、杂类草湿地植被型、莎草型湿地植被型、浮叶植物型、漂浮植物型和沉水植物型),15个群系(即阔叶林湿地植物型1个、盐生灌丛湿地植被型1个、禾草型湿地植被型4个、杂类草湿地植被型3个、莎草型湿地植被型2个、浮叶植物型1个、沉水植物型2个和漂浮植物型1个)。
这次湿地资源调查中,共记录到17科22属23种植物。主要优势种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南获(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菰(Zizania latifoli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蚕茧草(Polygonum japonicum)、艾蒿(Artemisia argyi)、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水鳖(Hydrocharis dubia)、细果野菱(Trapa incisa)等。主要植物群系类型包括:杨树群系、芦苇群系、香蒲群系、获群系、柽柳群系、狐尾藻群系等。
2、湿地植被
根据实地调查,参照《湖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关于植被类型划分的原则,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濮阳县湿地范围内的主要湿地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组型,8个植被型,18个群系:
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
Ⅰ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型
1.杨树(Populus canadensis)群系
灌丛湿地植被型组
Ⅰ盐生灌丛湿地植物型
2.柽柳(Tamarix chinensis)群系
草丛湿地植被型组
Ⅰ莎草型湿地植被型
3.荆三棱(Scirpus fluviatilis)群系
4.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群系
Ⅱ禾草型湿地植被型
5.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系
6.荻(PhydropiperL)群系
7.马唐(D.sanguinalis(L.)Scop)群系
8.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群系
Ⅲ杂类草湿地植被型
9.香蒲(Typha orientalis)群系
10.鳢肠(Eslipra prostrata L)群系
11.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群系
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
Ⅰ漂浮植物型
12.浮萍(Lemna minor)群系
Ⅱ浮叶植物
13.莲(Nelumbo nucifera)群系
Ⅲ沉水植物型
14.狐尾藻(Myriophyllumverticillatum)群系
15.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群系
3、植物群系分布及特点
(1)杨树群系
杨树是濮阳湿地内堤岸、田间种植最多的一种速生阔叶树种,主要分布于濮阳县湿地堤岸和田间,面积达35万公顷。群落乔木层,杨树均高10.0米,平均胸径16.0厘米,平均冠幅3米×4米;下层常见草本植物有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艾蒿等。
(2)柽柳群系
柽柳零星分布于河滩地上,群落外貌很不整齐,结构简单,
(3)荆三棱群系
荆三棱群系常分布低洼地区,呈小片状生长,伴生植物有旋覆花、水蜈蚣、两牺蓼等。
(4)芦苇群落
芦苇是库塘、滩头最常见、分布最多的一类挺水水生植物,我县湿地内均有分布。一般形成大面积的单优势芦苇群落,均高2.0米,群落中其它植物较稀少,常见的有莎草、香蒲等。
(5)获群系
获群系常生于河塘水边一些有积水的低洼地,在湿润的环境中,常形成单一的群落,伴生植物的种类较少,有狗牙根、莎草等。
(6)马唐群系
马唐群系多分布于河漫滩等地,常呈小片状,伴生植物有狗尾草、车前、鸡眼草、旋覆花等。
(7)双穗雀稗群系
主要生长在水边、河滩等湿地,在全县部分河沟见有分布。
(8)香蒲群系
在全县均有分布,常生长于水边、河滩、池塘中,常见伴生植物有荆三棱等,小香蒲群落主要生长于我县河滩季节性积水的滩地。
(9)浮萍群系
多生于池沼、稻田或静止的水面上,多见村周边的池塘中,有时共同形成群落,有时可分别形成群落,少有其他植物生长。
(10)狐尾藻群系
多分布在河流、沼泽中,有时是优势群种,有时与轮叶狐尾藻组成共建群种,伴生植物有黑藻、金鱼藻、小茨藻等。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
一、基本情况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主要是以东西走向的金堤河河道为主体,东西长约10.7公里,南北跨度平均0.6公里,总面积10800亩,属狭长型河流湿地。湿地公园共划分为湿地保育区、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以及恢复重建区五大功能区。该项目于2012年2月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2012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试点建设,由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规划设计,建设期限5年,概算总投资6.5亿元。
公园于2013年2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公园建设工作,一期建设投资1.2亿元。公园景观广场规划面积1.2万平方,由江苏东珠景观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广场内设计有秦始皇跑马修金堤雕像、音乐喷泉等设施;公园北侧停车场规划面积1.1万平方米,由湖南嘉园景观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施工建设,完成停车位270个;园区内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水系5万平方米,栽植乔木灌木36000株,地被水生植物2.6万平方米,建设栈道、栈桥1公里,游园道路1公里;为保证湿地公园水系水位,在距离广场3.5公里处设计有风雨堂金堤河橡胶坝一座。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11月全部竣工。
二期工程建设投资1.014亿元,规划建设内容有水系1200亩,围堤1.8公里,木栈道2.9公里,游园道路3.3公里,亲水平台及码头6处,广场及停车场6处,水闸2座,栽植乔木灌木15000株,地被水生植物15万平米,自2014年11月1日开工以来,已挖水系350亩,动土方70余万方,修建木栈道2公里,建水闸1座。止目前绿化已基本结束,景观工程建设大头落地。2015年年底二期工程全部竣工。
三期工程正在强力推进,预计总投资2.2亿元,建设区域为城关镇南堤村至金堤河风雨堂桥,全长6.4公里,占地2000亩;规划建设内容有:(1)栽植乔木31000棵、灌木27728棵、竹子及毛竹10277丛及15742株、色带及花卉13.9万平方米、恢复地被水生植物2.9万平方米、植播花籽22.9万平方米;(2)整理滩涂3万平方米;(3)湖岸1705米;(4)栈道桥及平台0.96万平方米、景观10处(座)、巡护道路20公里,瞭望塔1座,宣教长廊1处;(5)厕所10座及停车位3829平米及园路18617米;(6)电气照明:各灯2276套;(7)供排水:各管线12750米、水源补给井8眼;(8)码头配套设施、高压供电部分、建成区提升等。
二、项目进展情况
三期解放路以西绿化工程完成90%,铺装工程完成70%。园路、水车钓鱼平台已全部完工,拉膜完成两处,其中景观亭、风车正在施工,景石已经到场,因下雨导致无法进场。小型市民广场准备施工。沙滩及辅助管理设施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70%。沙滩水下部分已完工,水上部分也完成60%,管理房主体已完工,正在做最后处理。金堤河南岸,沙滩工程以东,直到风雨塘桥,完成总工程量的20%。其中绿化工程完成11%,铺装景观工程完成25%,能够施工地段的大型乔木已栽植完毕,驳岸、挡水墙已完工,码头正在扫尾,园路路基已铺设完毕。解放路西停车场已施工完毕。
三期工程具体完成了:1、栽植乔木11000棵、灌木2000棵、 恢复地被34000平方米、水生植物22000平方米;2、驳岸及挡墙1100米、木栈道600米、园路3700米、机井9眼、水车1处、风车1处、景观亭4处、钓鱼平台 4处、拉膜2处及沙滩处服务工程4处、沙滩铺设20000平方米、停车场8000平方米;3、高压供电工程3处;4、土方130万立米;5、迁移坟墓249座。
三、效益及亮点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濮阳县生态旅游的亮点,每天吸引游客1万余人次。通过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湿地休闲等旅游项目,能丰富濮阳旅游资源,提升濮阳旅游品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创建湿地公园,打造濮阳城市的绿色生态名片,不仅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促使周边地区开发,而且对拉动濮阳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濮阳县的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打造濮阳宣传湿地知识的前沿阵地,宣扬湿地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湿地功能、效益方面的认识,强化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形成有利于湿地保护的社会氛围。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紧临濮阳市区,出行便捷,并且风光优美、生物多样性较丰富,是居民开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也是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青少年自然知识教育的基地。
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濮阳县南部渠村、朗中、习城三乡黄河滩区,属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6.105′-114°59.703′,北纬35°27.754′-35°20.130′,全长33公里,南北跨度1-4公里,总面积3300公顷。根据保护区规划要求,将湿地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分别为:核心区面积1834.8hm2 ,缓冲区525hm2, 实验区940.2 hm2 ,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5.6%、15.9%和28.5% 。
作为我省湿地重要组成部分的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暖温带南缘地带,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景观完整,是河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湿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是候鸟的集中繁殖地和停歇地。区内生物类型多样,现有脊椎动物142种(鸟类120种、兽类6种、两栖类9种、爬行类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0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78种,属澳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23种。区内共有野生植物69科253属484种及变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1种。
濮阳县黄河湿地是河南省极其重要和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洪水、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之一,数百种植物和众多的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以及无脊椎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濮阳县黄河湿地以其独特的功能,维系着水、生命、文化及多方面的关系。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是濮阳县黄河周围及下游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周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濮阳县黄河湿地质量存在下降趋势,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人为干扰等不利影响,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将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周边群众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立足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角度,实施濮阳县黄河湿地保护工程,保护好湿地这个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